【中國化工機械設備網訊】12月6日,江西省*、省*、省工信委、省*四部門聯合在南昌召開全省節能減排科技創新示范企業推進工作會議。三年來,江西省節能減排科技創新示范企業共計開發、應用節能減排技術和成果432項,開發、應用節能減排產品602個,獲得595項,制定行業技術標準77個。一批化工、新能源、新材料企業榜上有名。
資料顯示,我國產業結構中工業耗能占能源總消費量的70%,大大高于世界各國35%左右的平均水平,其中,鋼鐵、化工、建材、煉油和煉焦、發電和供熱5大高耗能行業是我國能源消費的大戶。“依靠科技創新,充分發揮企業在節能減排工作中的主體作用,成為當前科技管理工作的一項迫切任務,”江西省*相關負責人說道。
三年來,江西省節能減排科技創新示范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堅持實施標準化、規范化和程序化管理,通過設備變頻改造、水泵節能改造、廠房照明改造、空壓機節能改造等生產設施節能改造和“源頭削減、過程控制、末端資源化治理”的“三廢”處理手段,累計節約標準煤32483萬噸,減少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為232萬噸、14萬噸、13946萬噸和292萬噸,產生直接經濟效益61.92億元。
江西添光化工有限責任公司、贛州虔東稀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萍鄉市華順環保化工填料有限公司、江西耐可化工設備填料有限公司、江西省金鋰科技有限公司、萬載建坤化工有限公司、江西江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一大批涉化企業立足本單位生產實際,通過節能減排科技創新示范企業創建,提升了化工等相關企業的節能減排科技創新能力,加速了節能減排技術和產品的研發與應用,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據介紹,從2011年起,江西省*、*、工信委、*四部門為強化企業在節能減排任務的主體作用,發揮科技創新的示范作用,聯合開展了節能減排科技創新示范企業認定工作。三年來,共有3批64家企業被認定為江西省節能減排科技創新示范企業,其中涉化企業36家。
資料顯示,我國產業結構中工業耗能占能源總消費量的70%,大大高于世界各國35%左右的平均水平,其中,鋼鐵、化工、建材、煉油和煉焦、發電和供熱5大高耗能行業是我國能源消費的大戶。“依靠科技創新,充分發揮企業在節能減排工作中的主體作用,成為當前科技管理工作的一項迫切任務,”江西省*相關負責人說道。
三年來,江西省節能減排科技創新示范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堅持實施標準化、規范化和程序化管理,通過設備變頻改造、水泵節能改造、廠房照明改造、空壓機節能改造等生產設施節能改造和“源頭削減、過程控制、末端資源化治理”的“三廢”處理手段,累計節約標準煤32483萬噸,減少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為232萬噸、14萬噸、13946萬噸和292萬噸,產生直接經濟效益61.92億元。
江西添光化工有限責任公司、贛州虔東稀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萍鄉市華順環保化工填料有限公司、江西耐可化工設備填料有限公司、江西省金鋰科技有限公司、萬載建坤化工有限公司、江西江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一大批涉化企業立足本單位生產實際,通過節能減排科技創新示范企業創建,提升了化工等相關企業的節能減排科技創新能力,加速了節能減排技術和產品的研發與應用,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據介紹,從2011年起,江西省*、*、工信委、*四部門為強化企業在節能減排任務的主體作用,發揮科技創新的示范作用,聯合開展了節能減排科技創新示范企業認定工作。三年來,共有3批64家企業被認定為江西省節能減排科技創新示范企業,其中涉化企業36家。
版權與免責聲明:1.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機械設備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興旺寶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機械設備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化工機械設備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相關新聞
-
全國工信主管部門座談會在京部署下半年八大重點任務,包括推進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融合,完善人形機器人、物聯網、高端儀器儀表等產業政策,制定數據要素賦能新型工業化政策等。
- 2013-12-12 09:50:01
- 5247
-
湖北省恩施州通過制定科創目標、改革科技管理機制、培育創新主體、搭建科創平臺等舉措,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科技創新賦能高質量發展。
- 2013-12-12 09:50:01
- 11729
-
微軟能耗激增168%,傍上風電場、優化芯片、采用液冷系統、培養電工...能解AI“高碳之困”嗎?
當大模型參數躍升至萬億級,算力需求爆炸式增長,這場AI能源革命正從單一技術升級演變為系統性范式重構。- 2013-12-12 09:50:01
- 15072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