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東明基環保設備有限公司
主營產品: 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加藥裝置,氣浮機,消毒器,厭氧反應器等 |

![]() |
山東明基環保設備有限公司
主營產品: 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加藥裝置,氣浮機,消毒器,厭氧反應器等 |
參考價 | 面議 |
化工機械設備網采購部電話:0571-88918531QQ:2568841715
聯系方式:查看聯系方式
更新時間:2022-04-24 13:53:19瀏覽次數:365
聯系我們時請說明是化工機械設備網上看到的信息,謝謝!
周邊轉動刮吸泥機特點
周邊轉動刮吸泥機是刮泥設備中的一種,以其獨的結構設計、運行方式被運用在各種水處理場合中,不知道大對這種設備的關注不,沒發現它的端梁和驅動裝置什么別的地方?明基為您解析周邊轉動刮吸泥機和保養。
周邊傳動刮泥機由旋轉支承,導流筒、橋、刮臂架、刮泥板、驅動機構、走輪等部件組成。它不同于懸掛式傳動刮泥機是以旋轉支承為圓心,以橋為半徑,由驅動裝置帶動走輪在池周平上或鋼軌上行走,從而帶動刮板,來完成刮泥集泥動作的,而是將驅動機構直接設置于與刮臂及刮泥板相固定的橋末端,驅動走輪回繞旋轉支承,沿池子周邊轉動,來完成對沉淀池底部污泥的刮集排除。具運行,污泥刮集等特點。該設備主要用于給水或排水工程中大于15米池徑的輻流式沉淀池
結構和原理
周邊傳動刮泥機主要由穩流筒,集電裝置、支座、橋(主梁)、刮泥機構、排渣機構、驅動裝置、行走裝置和電控箱等部分組成。 支座由固定支撐座、回轉軸承和機架組成,可同時承受軸向力、徑向力和傾覆力矩。集電裝置采用滑環式集電裝置,由集電環和電刷架組成。浮潭刮板、浮渣耙板、浮渣漏斗組成排渣機構,能效地清除水浮渣。橋是連接支座和行走端梁的大部件,其上走道板和欄桿,鋼梁的下連接刮泥結構,排渣機構等,在行走裝置的帶動下來完成刮泥,排渣。 原水從池底經支墩上部流出,并經穩流筒配水后,呈現輻身流向池子周邊集水槽,隨著輻向流速的降,原水中的懸浮物被分離而沉降于池底。橋以支座為圓心,帶動刮泥、排渣機構,在驅動裝置驅動下將污泥刮集至沉淀池集泥槽,依靠水壓或泵排出池外,上部浮渣由刮渣同步刮至排渣斗排出。
主要特點
1、傳動裝置進行了優點化設計,效率更,外形更趨,可按照用戶要求配減速機或軸裝式減速機,更。
2、該設備,刮集污泥。
3、該設備,,操作。
4、該設備運行,刮泥、刮浮渣能同時進行,能耗省。
周邊轉動刮吸泥機適用于大中圓形輻流式二次沉淀池的排泥與除渣,為大中污水普遍。該機的排泥裝置是根據連通管的原理,利用液位差,自動將泥吸入。時,一邊將沉淀在池底的活性污泥刮集,同時將其壓送至排泥槽內,此時排泥槽內的污泥自流至泥罐內,緊接著通過泥筒及排泥管排除池外。
該機在橋的下部設排泥槽,而且一定坡度,排泥量可以根據錐閥進行調節。排泥槽的下部設吸泥管,通過池底與“V"刮泥板連接,是使污泥在排泥槽內自流。
周邊轉動刮泥機、濃縮機是城市水、城鎮污水處理常用的沉淀池刮泥設備,刮泥機一般用于初沉池和二沉池中,泥水分離沉淀后在沉淀池池底會形成一層污泥,刮泥機的主要是將沉淀下的污泥刮至泥斗。濃縮機一般用于濃縮池中,提污泥濃縮效果,降污泥含水率,刮泥機的種類很多,大致可以分為傳動刮泥機和周邊轉動刮泥機兩大類。
設備簡介
1.設備種類
周邊轉動刮泥(濃縮)機,主要可以分為兩大類:半橋式周邊轉動刮泥(濃縮)機和橋式周邊轉動刮泥(濃縮)機。刮泥機主要于池徑為13-60m的初沉池、二沉池,濃縮機在濃縮池。沉淀形式為輻流式,進、方式分別為中間進水、周邊。
橋式周邊轉動刮泥(濃縮)機和半橋式周邊轉動刮泥(濃縮)機的選主要取決于沉淀污泥量以及污泥沉降性能,污泥負荷可以參考場合和設計手冊查詢來進行工藝設計,橋式周邊轉動刮泥(濃縮)機的刮泥周期是半橋式周邊轉動刮泥(濃縮)機刮泥周期的1/2,橋式周邊轉動刮泥機適用于沉降性能,污泥量大的場合。
2.原理
污水從池的進水管經導流筒擴散后,均勻地向周邊呈輻射狀流出,呈懸浮狀的污泥經沉淀后沉積于池底,上清液通過溢流堰板由槽排出池外,污泥刮板將沉于池底的污泥由池周刮向集泥槽,依靠池內水壓通過排泥管排出池外。主梁在周邊驅動裝置的帶動下,以旋轉支座為軸心沿池以~2.0m/min(至刮臂外緣以1.5m/min~3m/min)線速度行駛,主梁下部連接支架、污泥刮泥板等。近液處設置浮渣刮板(根據工藝設計,可選),沿穩流筒延伸至浮渣斗,當主梁旋轉時,浮渣刮板將液的浮渣由池撇向池周,收集在浮渣斗,通過浮渣斗,排至池外。
濃縮機的原理和刮泥機的原理相似,區別就是濃縮機在刮臂上設交叉布置的濃縮柵條,柵條隨著刮臂旋轉,為自由水從污泥中逸出通道,提沉淀池中污泥層的濃縮效率。
周邊轉動刮吸泥機特點
明基通過主業的發展壯大,通過的不斷創新,通過文化的普及滲透,通過*的不懈努力,聚合特點特點滴滴的資源與能量,創生限大的生態循環和生態和諧,回饋社會,報效,服務百姓,造福人類。關注環境保護,促進生態平衡,實現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和諧友。